2025/03
26败血症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重大挑战,其早期精准诊断面临两大技术瓶颈:在临床血液样本中,人体细胞占比高达99%以上,而致病菌浓度低至1-100 CFU/mL,导致靶标提取困难;与此同时,传统技术需先裂解血细胞,导致大量宿主DNA干扰目标信号。近日,生物工程学院马翠萍团队创新性提出"选择性裂解-精准捕获"技术路线,通过溶菌酶与卡那霉素修饰磁珠(Kan@MNPs)的协同作用,成功实现"沙中淘金"式的高效DNA提取。研究团队采用溶菌酶定向...
2025/03
26有机光电化学晶体管(OPECT)生物传感分析作为一种光电生物技术,在生物传感的高性能检测方面已显示出相当大的潜力。高门控效应一直是提高OPECT性能的追求,但其固有的沟道材料和不变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永利3044浏览器化学院周宏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IF = 18.5)发表了题为 “Dual Functional Z-scheme Heterojunction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Bip...
2025/03
24近日,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李少香教授团队在智能医用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Core-Shell Structure-Based Smart Hydrogel Wound Dressing with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Dual Adhesion Dynamic Response to Promote Wound Healing》在国际材料科学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8.5,中科院1区Top)发表。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双重动态黏附响应的智能水凝胶伤口敷料,为伤口护理...
2025/03
23作为广泛应用的化工产品之一,氨(NH3)在生物、化学、医药等领域被用作氮源,用于合成纤维、肥料、染料和炸药等。目前,氨的工业生产仍依赖于传统的哈伯-博世法。然而,该工艺的反应条件极为苛刻,存在能源浪费和环境不友好等问题。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是一种在环境条件下绿色合成氨的潜在策略。它可以在室温和常压下打破N≡N的高反应能垒,并利用自然界中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替代H2等原料,从而节约能源。然而,由于N≡N的高键能...
2025/03
21主题: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好大学生人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主讲:曲建武,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时间:2025年3月25日(周二)14:30-16:30地点:崂山校区第二报告厅参会人员:全体专兼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青马工程”学员主讲人简介:曲建武,1957年7月出生,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辽宁师范大...
2025/03
20纳米酶是一类由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并系统提出的创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具有类酶催化特性,能够有效克服天然酶在成本、效率、稳定性及储存等方面的局限性,在生物医学、分析检测和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纳米酶的理性设计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热点方向。通过精准的纳米结构调控和高效诊疗一体化策略,研究人员不断优化纳米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以期实现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理性设计不...
2025/03
20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过量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CO2作为一种廉价、丰富且可再生的C1资源,通过化学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被认为是实现碳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其中,环状碳酸酯因其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高分子材料单体及绿色溶剂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成为CO2固定反应中极具价值的目标产物。然而,目前均相催化体系普遍存在催化剂分离困难、循环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多相...
2025/03
19阴离子聚合作为活性聚合的代表,在合成液体橡胶、SBS嵌段共聚物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然而由于其聚合机理限制,每个催化剂通常只能引发一条分子链,因此在用于聚合物工业生产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催化剂,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烷基锂是最重要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催化剂)。然而由于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锂资源愈发紧张,锂催化剂成本日渐提高。因此工业界急迫的需要一种大幅降低锂引发剂成本的阴离子活性聚合策略。近日,...
2025/03
19一、报告会时间3月22日(周六)下午15:00二、报告会地点四方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三、报告题目高效圆偏振发光材料与器件四、专家简介陈传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岗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199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导师:刘有成院士、徐建华教授。1994-1996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导师:黄志镗院士;1998-2001为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系博士后/访问...
2025/03
18最近,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飞梦与数据科学学院孙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改革教授、澳门城市大学郭永德助理教授、中南大学甘兴家博士和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巩敦卫教授在动态多目标智能优化领域取得研究进展,形成的论文“A Dynamic Interval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task Learning and Inverse Mapping”,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
2025/03
17一、报告会时间2025年3月21日(周五)下午15:30二、报告会地点四方校区CCF楼814会议室三、报告题目实现低碳时代的新催化技术四、专家简介椿范立(TSUBAKI Noritatsu)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国立富山大学工学部催化能源化工讲座教授,低碳物质变换中心创始主任。1987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毕业,1995年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2000年担任东京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2001年35岁即出任富山大学讲座教授,2006年获日本学术...
2025/03
11最近,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巩敦卫教授与汕头大学徐标博士、东芬兰大学高晓智教授、梧州学院贺杰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范衠教授等合作,在复杂约束多目标优化问题智能求解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Handlingmulti-objectiveoptimizationproblems withcomplexconstraints: Aconstraintsgrouping-basedapproach”为题,发表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上。论文针对...
2025/03
11近日化学工程学院朱兆友教授/李国选特聘教授团队在AIChE Journal(https://doi.org/10.1002/aic.18714)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Extraction of valuable metals from waste Li-ion batteries by deep eutectic solvent: experimental and mechanism analy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针对废锂离子电池(LIBs)设计了多种疏水性低共熔溶剂(HDES)用于有价金属的回收,对金属回收工艺性能及萃取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图1 LIBs盐酸浸出...
2025/03
03报告时间:3月4日(星期二)9:30-11:30报告地点:四方校区尚舜讲学厅报告人:王连洲,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化工学院终身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澳大利亚基金委桂冠学者,昆士兰大学纳米材料中心主任Abstract: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hold the key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harvesting and conversion processes like photocatalysisand photoelectrochemic...
2025/02
24近日,青科大高分子学院薛善锋教授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一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中科院JCR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8.5)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and Multifunctional Electroluminescent Ultra Deep-Blue Material with Hybrid Localization and Charge Transfer”的研究成果。高分子学院硕士研究生谢明亮和马成霖为共同第一作者,薛善锋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永利3044浏览器为唯一通讯单位。有机发光二极管(OL...
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
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
鲁ICP备0500194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007号
版权所有©2023 永利3044(集团)浏览器-Macau Store